
1948年3月,张富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等。后转业到恩施来凤县,先后就职于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卯洞公社、县外贸局等,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等称号。


6月,刚刚入伍3个月的张高清,就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他带领突击组攻下敌军碉堡一座、打死敌军两人、缴获机枪一挺,巩固了阵地,使大部队顺利前进。
7月,在渭南市合阳县东马村,张富清带领突击组6人,扫清敌军外围,消灭少量敌军,占领敌军一座碉堡,给后续部队打下缺口。他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
9月,已是班长的张富清,在临皋负责搜索。发现敌军后,他迅即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军的封锁火力,完成截击任务。
胜利成果越积越厚,革命战士越战越勇。1988年11月,张高清已是十四团六连班长。永丰战役打响,他带领一个3人突击组,趁着夜色爬上城墙,与城内敌军展开激战。在战斗中,他的一块头皮被子弹掀起。但他顾不上伤口疼痛,接连催毁敌军两座碉堡,打退敌军数次反扑,坚持战斗到天明,为大部队入城争取了宝贵时间。
永丰战役的胜利获得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肯定。1948年12月,一封报功书送到张富清的家里,落款为西北野战军政委彭德怀。

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富清将这些军功章锁进皮箱,从未与他人说起,连妻儿都不清楚。


张富清在鄂西边城开启了人生新战场。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20世纪60年代初,来凤县遭遇严重旱灾。时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带着300 多名社员,用锄头、钢钎等简单工具奋战近两年,建起了一座土石重力大坝、600 多米的灌溉水渠和装机容量30 千瓦的刘家坝水电站,不仅解决了上千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还点亮了当地第一盏电灯。

自从妻子从供销社离职,家里6口人的吃穿用度全靠张富洁一人的工资,每月几乎没有剩余,就连置办新衣裳,儿女们也得轮年来。
教育子女,张富清从来都是以理服人,以身作则。“对于儿女,我有言在先。好好学习,至于毕业后到底做什么事,就看自己的本事。国家公职考不起,录用不起,就自己找生活。我没有本事为儿女找出路,我也不会给他们找工作。"张富清说。
张富清的大女儿患病,长年在家由母亲看护,小女儿是卫生院的护士,两个儿子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学、工作,从基层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这一家子在张富清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始终克勤克俭从不搞特权优待。

2018年11月,张富清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状体。工作人员嘱咐老人:“您是离休老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儿的晶体,保证效果。"结果在报账的时候,才发现他选了最便宜的品质。“我90 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能节约一点儿是一点儿。"
95 岁高龄的张富清,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工作上离休了,在思想政治上不能离休。要常常学习,检查自己。不给组织找什么麻烦,不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张富清说。
除了档案里的记载,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历过的炮火硝烟,只有一个打满补丁的搪瓷缸——一面是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是他个人对张富清从军经历的所有了解。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张富清声音颤抖着说。
老英雄张富清 60 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如今,张富清的事迹已经传遍千家万户,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不懈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奇迹。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