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把思政课上到写生基地|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绘到大艺人的画布上

来源: 美术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7-05

640.jpg640-6.jpg640-5.jpg640-4.jpg640-3.jpg640-2.jpg640-1.jpg把祖国的大好河山
  绘到大艺人的画布上
  山东石岛写生基地的思政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大连艺术学院持续深入推动“艺术+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打造以艺术写生实践课程为载体的“写生基地的思政课”教育活动,既充分释放美育的育人功能,又提升了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靶向发力点。
  画笔绘山河 思政润艺心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任引沁教授深入参与到美术学院写生课程中,来到山东石岛写生基地,开启“写生基地的思政课”。这堂课,推动着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写生思政课程,任教授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展示社会现实,强化其思想深度,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创作者。
  让我们跟随平台的镜头继续往下看,在后续的课程实践中,任引沁教授能给美院学子带来不一样的内容。
  探索“写生基地的思政课”新模式
  妙语开题:以山河为引,叩问创作初心
  在"写生的思政课"现场,任教授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绘到大艺人的画布上"为切入点,引导美院学子们展开深入探讨。
  理论铸魂:解码画笔背后的文化担当
  任教授指着PPT上的风景图片,向同学们强调,手中的画笔不仅是创作工具,更是传递思想与情感的桥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强调文化自信,而描绘祖国山河,正是展现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的重要方式。艺术创作时,如何将这种精神巧妙融入画作之中,值得每位同学深入思考。
  思维碰撞:共探思政入画的实践路径
  在任教授的引导下,美院学子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的有效路径。同学们的想法得到任教授的高度认可,他进一步指出,从文化自信角度出发,每一处山河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艺术创作就是对这份记忆的传承与发扬。
  使命升华:以笔为媒,书写时代答卷
  课程尾声,任教授总结道,艺术创作要扎根于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祖国山河之美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融合,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思政著根基
  这场在写生基地开展的思政课,不仅让美术学院学生们对艺术创作有了全新认知,更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坚定了他们用艺术服务社会、弘扬时代精神的信念。当写生遇上思政课,画笔便不再只是描绘风景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书写时代精神、传递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 。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