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陶艺无界·匠心共鸣】大连艺术学院25周年校庆国际陶艺艺术家工坊作品交流会(一)

来源: 美术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7-05

640.png640.jpg640-12.jpg640-11.png640-11.jpg640-10.png640-10.jpg640-9.png640-9.jpg640-8.png640-8.jpg640-7.png640-7.jpg640-6.png640-6.jpg640-5.png640-5.jpg640-4.png640-4.jpg640-3.png640-3.jpg640-2.png640-2.jpg640-1.png640-1.jpg   国际陶艺艺术家工坊作品交流会
  陶艺无界·匠心共鸣
  共鉴陶艺魅力,共贺大艺二十五载
  值此大连艺术学院建校二十五周年华诞之际,学院隆重举办"国际陶艺艺术家工坊作品交流会",诚邀来自韩国、日本、泰国、土耳其等国的16位国际知名陶艺大师齐聚一堂。艺术家们以陶泥为创作媒介,以火焰为艺术语言,展开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深度对话。通过五场高水平的艺术交流会,从技艺传承、文化融合、创新表达三个维度,生动诠释了陶艺艺术所蕴含的人文温度、哲学思考与生命张力,为校庆系列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国际色彩。
  01探索浪漫与美学的交叠
  温暖·感动·惊艳——韩式陶艺的治愈力量
  韩国陶艺名家申炫文、元永泰、金赫洙三位大师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交流会。三位艺术家以精湛技艺与深厚学养,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艺术交流之旅,让传统陶艺焕发出当代生命力。
  1. 申铉文
  申铉文教授特别谈到了陶艺创作与老虎的深厚渊源。老虎在韩国文化中象征勇气与力量,而他以陶土为媒介,将这一传统意象融入现代艺术语言,创作出兼具东方美学与当代精神的陶艺作品。他提到,陶艺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文化的延续,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 元永泰
  元永泰教授特别谈到了父亲对他陶艺生涯的深远影响。他回忆道,父亲不仅是他艺术之路的启蒙者,更是他坚守匠人精神的榜样。他以青瓷与粉青沙器为创作核心,在传统技法中融入现代审美,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他的分享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更传递出对陶艺未来的思考——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才能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3. 金赫洙
  金赫洙教授重点介绍了其代表作"生命根"系列。这一系列作品以陶土为载体,通过富有张力的造型语言,探讨生命本源与自然循环的永恒主题。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陶艺的质朴韵味,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深厚的文化思考与艺术表现力。
  金教授表示,陶艺创作对他而言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索。多年来,他通过学术交流与艺术实践,不断拓展陶艺表现的边界,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02沉浸艺术与灵韵的共舞
  哲思·宇宙·共生——艺术与存在的深度对话
  在当代艺术与东方哲思的交汇处,韩国陶艺家赵允相、申银淑与日本艺术家日原公大共同编织了一场跨越物质与精神的对话。三位创作者以陶瓷为媒介,将人类存在的微观体验与宇宙秩序的宏观图景熔铸于器物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存在论"。
  1. 赵允相
  赵允相教授在本次分享会上,艺术家特别介绍了最新创作的《生生不息》系列作品。这件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自然主题,却创新性地融入了自己学生的群像元素。通过将年轻面孔与自然元素交织的构图,作品展现了生命传承与生态延续的双重意涵。
  "我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种子,"赵允相教授分享道,"当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时,我看到了希望的模样。"作品中的每个年轻面孔都与特定的自然元素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生生不息的生态图景。
  2. 日原公大
  日原公大教授将日本"物哀"美学推向哲学维度,通过模拟岩石风化过程,在釉面制造出时间加速流逝的痕迹。那些斑驳的凹陷处既像被陨石撞击的月球表面,又似江户时代老墙上剥落的漆层,在永恒与须臾的辩证中叩问存在的本质。正如现场教授们指出,这些作品超越了实用器物的范畴,成为"可触摸的哲学命题"——陶土在烈焰中的形态转化,暗喻着物质与能量的永恒博弈。
  3. 申银淑
  申银淑教授在直径不足十厘米的陶片上,以刻刀为笔勾勒出微观宇宙的壮丽图景。高岭土素胚经1300℃高温淬炼后,釉色随窑变流转成深邃星空,钛白裂纹自然皴擦出星云轮廓。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被解构成艺术语言,线粒体化作螺旋星轨,染色体舒展成星团光晕。当观者俯身凝视流动的钴蓝釉料中,纤毫毕现的雕刻线条在方寸间延展出双重维度:既见猎户座星云的瑰丽虹光,又窥见生命原初的密码图谱,印证着"一沙一世界"的永恒哲思。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