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背景

会议总结


工作内容
01
现场调研与评估
瓷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包括拍照、清洗、拆解、粘接、补配、打磨、作色、上釉等工序;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包括表面清理、加固、缝隙填补及随色等工序。
考古院的工作人员在完成了 30 件陶瓷质文物样品采集、拍照建档及修复用材用料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已完成全部 17 件瓷质文物的拍照、清洗、拆解工作;完成了 11 件瓷质文物的粘接、补配和 5 件瓷质文物的打磨、作色、上釉工作;完成了全部 13 件陶质文物的表面清理和加固工作。

技术交流
卢彦竹老师与考古院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示范并分享了陶瓷器修复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修复技能。
03
指导修复工作
卢彦竹老师指导工作人员进行陶瓷器上色、仿釉等修复步骤。针对修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04
质量控制
对修复完成的陶瓷器进行质量检查,总结成果和经验教训,确保修复效果符合方案编写的要求。


工作成果

通过本次项目,考古院工作人员的陶瓷器修复技艺得到了显著提升。并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形成了一套适合辽宁省陶瓷器特点的修复流程和方法。
2、文物价值重现:
大量破损陶瓷器经过精心修复,重新展现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为辽宁省陶瓷质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次项目大连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陶瓷修复方向的两位学生21级文物保护与修复2班的贾建霖和宫欣彤也参与其中,在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大连艺术学院,辽宁省内文博体系间的协作和交流。为今后更多类似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