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
首页 - 党建学工 - 团学工作

海棠依旧,念总理音容|周恩来总理诞辰纪念日

来源: 美术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3-05

  2024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26周年纪念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当地建有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周恩来同志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场馆。在江苏,每年的3月5日都会举行献花、诗歌朗诵等活动。
  一
  周恩来总理的生平微信图片_20250606144718.png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二
  周恩来总理的初心微信图片_20250606144722.jpg“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
  01.幼年时期
  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周恩来一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万青选就去世了。家庭的变故让幼年童年时期的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10岁时的周恩来已经“佐理家务,井然有序”。
  02.童年时期
  童年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要改变现状。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外祖父的祖籍是江西南昌,到祖辈时两家到淮阴、淮安当县官,两家相识结为姻亲。祖父五十多岁时就去世了,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家庭开始中衰,叔父当师爷,父亲做文书长年在外不回家,入不敷出,所以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
  03.上学时期
  到东北上学接受西方教育,思想受到启蒙。周恩来小时候在淮安,除了得到养母陈氏的文化教育外,还在私塾读书学文化,到东北求学开始接触西学。到东北上学,让周恩来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国的一些情况,也初步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于是在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生,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
  三
  品读周总理的手迹微信图片_20250606144725.jpg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毕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走进中央档案馆,翻开周恩来的一页页手稿,手迹见心迹,初见起敬,再见亦肃然。
  百余年前的临别预言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十一个苍劲有力的正楷毛笔字题写在一封红色信笺上,落款为“弟翔宇临别预言”,这是十九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前夕给同学郭思宁的临别预言。周恩来的初心铭刻在百余年前的一件件档案资料中:创办的为深陷黑暗的中国带来希望之光的《觉悟》杂志,编写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的《检厅日录》,旅欧期间“效法俄式之革命”的书信。周恩来说过:“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百余年后的今天,山川秀美、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战火纷飞中的生日箴言
  这是一张略显泛黄的三十二开活页纸,周恩来用黑色钢笔在上面写下一百九十二个字,落款是1943年3月18日于红岩。这一天是周恩来农历四十五岁生日,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事为他准备了茶点庆祝,但他婉言谢绝,只是简单吃了碗面条,就回到办公室提笔写下这篇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这句提纲式的“要则”字数虽少,却是一篇涵盖学习方法、工作方法、自律自省、党性修养等诸多方面的“大文章”。透过这份生日箴言,我们能感受到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
  长达三十九页的手写报告
  1963年5月29日、6月13日,周恩来分两次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作《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报告。这份近万字的报告是周恩来亲笔撰写的,密密麻麻的毛笔字迹填满了整整三十九页纸。在中央档案馆的馆藏中,还有许多周恩来的笔记本,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或字迹工整、贝联珠贯,或奋笔疾书、飞文染翰,钢笔、毛笔、铅笔、圆珠笔均有使用。笔记本中的一组组数字、一次次会谈、一个个方案、一篇篇提纲,无不透露出一位大国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迹!微信图片_20250606144731.jpg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