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
首页 - 党建学工 - 团学工作

【美院暑期安全嘱咐来袭!】一"网"情深,"艺"起防范

来源: 美术学院 添加时间: 2024-07-31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憧憬的假期,美院的学子们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然而,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潜在的威胁——诈骗。
  如今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为了让每一位美院的同学都能安心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不受诈骗的侵扰,我们精心编写了这份预防假期诈骗的指南。希望通过它,能够为大家敲响警钟,增强防范意识,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Part 1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微信图片_20240821181052.png微信图片_20240821181055.jpg   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等形式进行诈骗。
  Part 2
  常见电信诈骗形式
  网络刷单诈骗
  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微信图片_20240821181058.png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
  自己的银行账户必须自己使用,出租和转借银行卡及账户属于违法行为。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APP时,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01.png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婚恋交友平台等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03.png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
  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购买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退款补偿。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便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最终银行卡的钱便被转走。或者以系统升级导致交易异常、订单失效为由,将冻结受害人账户资金,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06.png扫码送礼泄露信息
  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免费礼品容易拿,其中风险要警惕。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09.png   红包返利诈骗
  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11.jpg网络贷款诈骗
  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13.png冒充公检法诈骗
  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15.png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
  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18.png   Part 3
  谨记反诈“四、六、八”
  四个“不”
  ● 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 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 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 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六个“一律”
  ● 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
  ● 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
  ● 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
  ● 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
  ●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 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诈骗。
  八个“凡是”
  ● 凡是网络兼职刷单的都是诈骗。
  ● 凡是购物退款要先转账的都是诈骗。
  ● 凡是放款前先收费的贷款都是诈骗凡是网络交友诱导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 凡是自称领导、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 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都是骗子。
  ● 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都是骗子。
  ● 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骗。
  ● 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Part 4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微信图片_20240821181120.png下载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
  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
  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来窃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露个人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
  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