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
首页 - 党建学工 - 团学工作

青海省博物馆|美术学院专题记录红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 美术学院 添加时间: 2025-01-04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40.jpg   青海境内为数不多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见证了青海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每一处革命遗址的背后,都有一段峥嵘岁月。本次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类型丰富,包含了纪念地、旧址、陵园、纪念碑、故居等。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原子城)、昂拉千户院、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果洛州班玛红军沟等文物保护单位均对外开放,对弘扬革命精神,发挥文物保护单位在社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地方红色旅游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640.jpg部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展示640.jpg毛泽东主席塑像
  西宁市城北区朝阳西路山川小区。1968年12月 26日山川机床铸造厂的同志为庆祝毛泽东诞辰而铸造的雕塑,这是我省最大的一座毛主席塑像,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铸铁材质的毛主席塑像。该塑像总高12.26米,象征毛泽东的诞辰;身高7.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地基总面积为9,6平方米,象征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640.jpg640.jpg可移动革命文物640.jpg   一双草鞋、一盏油灯、一把军号……它们承载着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些革命文物,展示了青海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谱系,彰显了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两路” 精神等中国精神,培育了“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640.jpg1934-1936 红军长征
  1934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辗转12个省,过草地、翻雪山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的伟大战略转移——长征。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展示共产党人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精神和作风。640.jpg640.jpg1949-1950 青海解放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同年6月,毛主席命令进军大西北;8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将 “青马”军阀主力部队消灭于兰州之后,长驱直入青海,结束了马步芳对青海各族人民的统治,揭开了青海历史新纪元。640.jpg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出兵干涉,9月战火燒到中朝边境。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共同御侮的精神永放光辉。640.jpg1958-1959 兰青铁路
  兰青铁路于1956年勘测设计,1958年从甘肃省兰州市附近的河口南起开始修建,经数万筑路大军一年零四个月的奋力拼搏,于1959年9月23日,胜利铺轨到古城西宁。在修建期间,朱德委员长曾挥笔题词:“把兰青铁路早日修通”。在筑路大军的奋勇拼搏下,短短一年时间,兰青铁路胜利通车。640.jpg1955-1976 两弹一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与核讹诈,党中央毅然决然作出研制核武器的伟大抉择,在青海金银滩创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不到10年时间,自行研制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中国自此成为有重要影响、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崭新大国,“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伟大力量。640.jpg640.jpg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辞辛劳、克服艰难、经受考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大胆创新;640.jpg   
编辑/宋坤译
审核/宋坤译、杨济源、陈曾
浏览量:90